逻辑回归也称作logistic回归分析,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,属于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。其推导过程与计算方式类似于回归的过程,但实际上主要是用来解决二分类问题(也可以解决多分类问题)。通过给定的n组数据(训练集)来训练模型,并在训练结束后对给定的一组或多组数据(测试集)进行分类。其中每一组数据都是由p 个指标构成。

(1)逻辑回归所处理的数据

逻辑回归是用来进行分类的。例如,我们给出一个人的 [身高,体重] 这两个指标,然后判断这个人是属于”胖“还是”瘦“这一类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先测量n个人的身高、体重以及对应的指标”胖“,”瘦”,把胖和瘦分别用0和1来表示,把这n组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训练。训练之后再把待分类的一个人的身高、体重输入模型中,看这个人是属于“胖”还是“瘦”。

如果数据是有两个指标,可以用平面的点来表示数据,其中一个指标为x轴,另一个为y轴;如果数据有三个指标,可以用空间中的点表示数据;如果是p维的话(p>3),就是p维空间中的点。

从本质上来说,逻辑回归训练后的模型是平面的一条直线(p=2),或是平面(p=3),超平面(p>3)。并且这条线或平面把空间中的散点分成两半,属于同一类的数据大多数分布在曲线或平面的同一侧。

如上图所示,其中点的个数是样本个数,两种颜色代表两种指标。这个直线可以看成经这些样本训练后得出的划分样本的直线。那么对于之后的样本的p1与p2的值,就可以根据这条直线来判断它属于哪一类了。

(2)算法原理

首先,我们处理二分类问题。由于分成两类,我们便让其中一类标签为0,另一类为1。我们需要一个函数,对于输入的每一组数据,都能映射成0~1之间的数。并且如果函数值大于0.5,就判定属于1,否则属于0。而且函数中需要待定参数,通过利用样本训练,使得这个参数能够对训练集中的数据有很准确的预测。

这个函数就是sigmoid函数,形式为。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函数为

这里是测试集第i个数据,是p维列向量w是p维列向量,为待求参数;b是一个数,也是待求参数。

我们发现,对于,其结果是。所以我们可以把

w写成,写成就可以写成,则:

这样就可以把另一个参数b合并到w中。后面推导也方便很多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用用第一种形式来做,本质是相同的。之后就是根据训练样本来求参数w了。

(3)求解参数。

这一部分便是逻辑回归的核心问题了。兔兔在下面将给出两种方法。

(1)极大似然估计。

极大似然估计是数理统计中参数估计的一种重要方法。其思想就是一个事件发生了,那么发生这个事件的概率就是最大的。对于样本i,其类别为。对于样本i,可以把看成是一种概率。yi对应是1时,概率是h(xi),即xi属于1的可能性;yi对应是0时,概率是1-h(xi),即xi属于0的可能性 。那么它构造极大似然函数

.

其中i从0到k是属于类别1的个数k,i从k+1到n是属于类别0的个数n-k。由于y是标签0或1,所以上面的式子也可以写成:

这样无论y是0还是1,其中始终有一项会变成0次方,也就是1,和第一个式子是等价的。

为了方便,我们对式子取对数。因为是求式子的最大值,可以转换成式子乘以负1,之后求最小值。同时对于n个数据,累加后值会很大,之后如果用梯度下降容易导致梯度爆炸。所以可以除以样本总数n。

求最小值方法很多,机器学习中常用梯度下降系列方法。也可以采用牛顿法,或是求导数为零时w的数值等。

(2)损失函数

逻辑回归中常用交叉熵损失函数,交叉熵损失函数和上面极大似然法得到的损失函数是相同的。这里不再赘述。另一种也可以采用平方损失函数(均方误差),即

这个是比较直观的。就是让这个预测函数h(xi)与实际的分类1或0越接近越好。也就是损失函数越小越好。求最小值还是用到上面说到的方法。

目前我们这里已经得到了这两种函数。我们以梯度下降为例,即求损失函数的导数。

对于损失函数(1),导数求解过程如下(需要用到矩阵求导)。

对于损失函数(2),推导过程如下:

(3)算法实现。

兔兔在这里以Dry_Bean_Dataset文件为例。同学们可以在 www.kaggle.com 中下载该数据集,应该比较方便的。

import pandas as pddata=pd.read_csv('Dry_Bean_Dataset.csv')df=pd.DataFrame(data)print(df.columns,df.shape)

我们先看一下数据集的情况,里面有很多个指标,包括菜豆的区域,周长,长轴长、短轴长等。class代表对应菜豆的种类。我们这里为了直观方便(便于在二维平面表示),就选MajorAxisLength,MinorAxisLength这两个指标。由于是二分类,我们就选SEKER和BARBUNYA这两个种类,即前3349组数据。绘制散点图观察。

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data=pd.read_csv('Dry_Bean_Dataset.csv')df=pd.DataFrame(data)color=[]for i in df['Class'][0:3349]:if i=='SEKER':color.append('red')else:color.append('blue')plt.scatter(df['MajorAxisLength'][0:3349],df['MinorAxisLength'][0:3349],color=color)plt.xlabel('MajorAxisLength')plt.ylabel('MinorAxisLength')plt.show()

散点图如下:

可见,该数据是可以用一条直线分成两个部分的。

之后,我们需要处理一下数据。把每组数据两个指标及其对应的分类绑在一起(如果用随机梯度下降需要这样处理,批量梯度下降可以不用这样处理),并把每组数据转成列向量。

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pandas as pddata=pd.read_csv('Dry_Bean_Dataset.csv')df=pd.DataFrame(data)label=[]for i in df['Class'][0:3349]:if i=='SEKER':label.append(0)else:label.append(1)x1=df['MajorAxisLength'][0:3349]x2=df['MinorAxisLength'][0:3349]train_data=list(zip(x1,x2,label))class Logistic_Regression:def __init__(self,traindata,alpha=0.001,circle=1000,batchlength=40):self.traindata=traindata #训练数据集self.alpha=alpha #学习率self.circle=circle #学习次数self.batchlength=batchlength #把3349个数据分成多个部分,每个部分有batchlength个数据self.w=np.random.normal(size=(3,1)) #随机初始化参数wdef data_process(self):'''做随机梯度下降,打乱数据顺序,并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batch'''np.random.shuffle(self.traindata)data=[self.traindata[i:i+self.batchlength]for i in range(0,len(self.traindata),self.batchlength)]return datadef train1(self):'''根据损失函数(1)来进行梯度下降,这里采用随机梯度下降'''for i in range(self.circle):batches=self.data_process()print('the {} epoch'.format(i)) #程序运行时显示执行次数for batch in batches:d_w=np.zeros(shape=(3,1)) #用来累计w导数值for j in batch: #取batch中每一组数据x0=np.r_[j[0:2],1] #把数据中指标取出,后面补1x=np.mat(x0).T #转化成列向量y=j[2] #标签dw=(self.sigmoid(self.w.T*x)-y)[0,0]*xd_w+=dwself.w-=self.alpha*d_w/self.batchlengthdef train2(self):'''用均方损失函数来进行梯度下降求解'''for i in range(self.circle):batches=self.data_process()print('the {} epoch'.format(i)) #程序运行时显示执行次数for batch in batches:d_w=np.zeros(shape=(3,1)) #用来累计w导数值for j in batch: #取batch中每一组数据x0=np.r_[j[0:2],1] #把数据中指标取出,后面补1x=np.mat(x0).T #转化成列向量y=j[2] #标签dw=((self.sigmoid(self.w.T*x)-y)*self.sigmoid(self.w.T*x)*(1-self.sigmoid(self.w.T*x)))[0,0]*xd_w+=dwself.w-=self.alpha*d_w/self.batchlength def sigmoid(self,x):return 1/(1+np.exp(-x))def predict(self,x):'''测试新数据属于哪一类,x是2维列向量'''s=self.sigmoid(self.w.T*x)if s>=0.5:return 1elif s<0.5:return 0if __name__=='__main__':regr=Logistic_Regression(traindata=train_data)regr.train1() #采用1的方式进行训练

处理过程需要注意数据的类型。例如当行向量与列向量相乘为一个数时,我们计算是一个数,但是numpy 返回是一个1×1的矩阵,这样再与后面向量相乘就会出错,所以需要注意把矩阵转换成数。

那么,对于这个模型如何比较直观地观察效果呢?我们知道,最终x代入h(x)中,值越接近于1说明越可能属于1类,越接近0越属于0类;那么当h(x)=0.5时,这个时候x就在分界线上面了。所以由,最终得出,即。这个便是分界直线方程。

w=regr.ww1=w[0,0]w2=w[1,0]w3=w[2,0]x=np.arange(190,500)y=-w1*x/w2-w3/w2plt.plot(x,y)plt.show()

为了动态观察直线变换,也是可以把这个部分放在train()函数当中的。

对于上面的运行结果,我们可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。一方面运行速度很慢,而且alpha设置稍稍大一点很容易造成sigmoid函数下方溢出现象,另一方面,我们发现直线并未把两组数据完全分割开,甚至是穿过了两个区域。

关于这个现象,兔兔认为:数据集数量较大,每处理一遍数据都要很大的计算量,导致运行速度慢,解决方法是:可以每次circle只从中随机选取部分数据进行训练;对于函数溢出的现象,在于运行过程中变成很小的负数,导致指数运算过大,所以可以把学习率变小,防止一次迭代后w就变成使得很小的数值;直线没有完全分割两个部分,我们可以从数据特征方面来考虑,由于我们人为地随便选两个指标,然后根据这两个指标训练并判断分类标准,这样做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,我们不知道两个指标的数据特征与关系,也不清楚其它的指标是否对分类起决定性作用,而且两类数据有很多公共的部分重叠,也同样导致分类出现问题。当我们训练结束后,发现直线虽然穿过两个区域,是斜率为正的直线,但实际上它也把两个区域的核心部分(两类当中数据最集中部分)分成了两个部分,说明这一部分数据起了主要作用,而且逻辑回归训练最终目的也是让损失函数达到最小,说明最终的曲线也是符合要求的。

为了直观体现逻辑回归的训练特点,兔兔选了iris数据集一部分进行训练,效果如下图所示。

像上面的情况基本上循环几十次就稳定在最优解附近。如果学习率等参数没有弄好,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:

(4)非线性逻辑回归

与线性的逻辑回归相比,非线性的逻辑回归应用应该更加普遍。例如,当两组数据无法用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分割,而是需要曲线或曲面才能分割好。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非线性的逻辑回归了。比如用一个圆、椭圆、曲线等把两组数据分开。

非线性回归的训练和推导过程和前面的是一致的。只是把x1,x2两个指标做一下处理。这个过程和兔兔之前讲到的非线性回归是一致的(详见:《线性回归(线性拟合)与非线性回归(非线性拟合)原理、推导与算法实现(一)》)。

前面我们发现,我们最后训练得到的曲线方程是。那么,如果我们令,把每组输入的向量x处理成:,也就是类似多项式回归。这样训练之后就可以用形式为这样的曲线方程来分割区域了。对于三维、p维也是如此。我们甚至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多项式次数,或者函数形式等,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。但是这时要注意过拟合、欠拟合的情况发生,并且需要正则化等处理方法。

(5)逻辑回归的多分类问题。

前面所讲的都是逻辑回归的二分类问题,那么逻辑回归是否可以处理多分类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这时我们就不再使用sigmoid 函数,而是另一个叫做softmax函数。函数形式如下:

那么h(x)函数就是

这里同样,我们把k个类用数字1,2…..k来表示,在sigmoid 函数当中,函数值表示概率。在这里也是如此,x经过h函数处理后,得到向量里面对应位置(分类)的数值就是取对应位置(分类)的概率。例如,对于三分类问题,如果向量中p(y=1)=0.7,p(y=2)=0.2,p(y=3)=0.1,那么x属于1类的概率最大,故判别为1类。

它的推导过程于前面类似,同样构造损失函数,求损失函数对w的导数,做梯度下降处理计算。

这里用的是均方损失,推导过程如上所示,对各个w求偏导,之后相应的w做梯度下降即可。

(6)总结。

逻辑回归可以分为线性与非线性,也可以根据类的个数分为二分类与多分类问题,使用时需要灵活应用,能够构造损失函数并求梯度,同时能够用算法实现并进行训练预测。

事实上,细心的同学会发现,在逻辑回归中,我们发现是多个输入(即p个指标),最终输出一个结果(0或1),处理过程是输入乘上权重w加偏置b(本文权重w与偏置b都合并到w中了),再对结果用sigmoid 函数处理,这个过程其实很接近于神经网络了,而逻辑回归的模型更接近于感知机。对于神经网络,它不只有输入和输出两层,而且增加了更多的隐藏层,每一层的处理结果都作为下一层的输入,那么它的损失函数与梯度的求解也将更加复杂,模型也复杂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