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众所周知,i++++i的区别是:i++先将i的值赋值给变量,再将i的值自增1;而++i则是先将i的值自增1,再将结果赋值给变量。因此,二者最终都给i自增了1,只是方式不同而已。

当然,如果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,只回答出上述内容,只能说明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是太浅显。那么i++++i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?

一、局部变量表与操作数栈简介

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第八章对栈帧结构有如下描述Java虚拟机以方法作为最基本的执行单元,“栈帧”(Stack Frame)则是用于支持虚拟机进行方法调用和方法执行背后的数据结构,它也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中的虚拟机栈的栈元素。

在一个活动线程中,可能会执行多个方法,因此会存在多个栈帧,和“栈”(先进后出)一样,处于栈顶的栈帧才是真正运行的,处于栈顶的栈帧称作“当前栈帧”(Current Stack Frame),这个栈帧所属的方法称作“当前方法”(Current Method)。

在执行main方法时,main方法所属的线程主线程,假设在主线程中调用了一个method1()方法,在method1()内部调用了method2()方法,在method2()方法执行两个整数运算,示例如下:

/** * 方法调用 * * @author iCode504 * @date 2023-10-23 22:05 */public class StackFrameDemo1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main开始执行");        method1(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main执行完成");    } 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1(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method1开始执行");        int result = method2(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result = " + result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method1执行结束");    }  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2() {        int var1 = 10;        int var2 = 20;        return var1 + var2;    }}

运行结果:

由代码我们可以看出,main方法最先执行一个输出,然后进入method1执行第一个输出,再完整执行method2method2执行完成以后,再执行method1,最后执行main方法,由于这段代码中只涉及一个主线程,并且最先完整执行方法的是method2,因此method2对应的栈帧就是当前栈帧,main方法最后执行完毕,因此main方法对应的栈帧在method2method1之下。以下是这段代码对应的栈帧概念图:

在每一个栈帧中存储了方法的局部变量表、操作数栈、动态链接和方法返回地址等信息

1.1 局部变量表

局部变量表(Local variable Table)是一组变量值的存储空间,用于存放方法参数和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。

局部变量表的容量是以变量槽(Variable Slot)为最小单位,每个变量槽能存储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的数据。为了尽可能节省栈帧消耗的内存空间,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槽是可以重用的。

JVM使用索引定位的方式使用索引变量表,索引值的范围是从0开始到局部变量表最大变量槽的数量(类似数组结构)。

当一个方法被调用的时候,JVM会使用局部变量表来完成参数值到参数变量列表的传递,即实参到形参的传递。

1.2 操作数栈

操作数栈(Operand Stack)也称作操作数栈,它是一个栈结构(后进先出,例如手枪的弹夹,先打出去的子弹是最顶上的子弹)。

在方法开始执行的时候,这个方法对应的操作数栈是空的,在方法执行过程中,会有各种字节码指令向操作数栈中写入或读取内容,即出栈和入栈操作,例如:两数相加运算时,就需要将两个数压入栈顶后调用运算指令。

操作数栈中的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和字节码指令序列严格匹配,在编译程序代码的时候编译器必须要严格保证这一点,在类的校验阶段的数据流分析时候还需要再次校验。例如:执行加法iaddiint类型,add是两个数相加)命令时,就需要保证两个操作数必须是int类型,不能出现其他类型相加的情况。

二、字节码分析(图解)

我们可以从字节码的角度进一步对i++++i的执行过程做进一步的分析。以下面代码为例:

/** * i++和++i的深入分析 *  * @author iCode504 * @date 2023-10-17 5:58 */public class IncrementAndDecrementOperators2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int intValue1 = 2;        int intValue2 = 2;        int result1 = intValue1++;        int result2 = ++intValue2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result1 = " + result1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result2 = " + result2);    }}

我们需要查看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,字节码文件不能直接使用记事本打开,但是我们可以使用javap -verbose 文件名.class命令,以IncrementAndDecrementOperators2.class为例:

javap -verbose IncrementAndDecrementOperators2.class

此时就会打开所有的字节码文件,我们只需要关注main方法内的执行过程即可:

首先来解释一下这四行代码的含义:

0: iconst_21: istore_12: iconst_23: istore_2
  • iconst_2一共有两部分组成,i指的是int类型(源代码中我们定义的确实是int类型),const代表常量(数字2是整型常量),iconst_2的含义是将2入操作数栈。
  • istore_1中的store代表的是存储,istore_1的含义是将操作数栈中的数值2出栈,存入到局部变量表1的位置。同理,i_store2表示将操作数栈中的数值2出栈,存储到局部变量表2的位置。

以下是前面四行代码存储过程图(存储过程全部流程图点击此链接下载:点我下载):

此时我们继续观察4-8行代码:

4: iload_15: iinc1, 18: istore_3
  • iload_1的作用是将局部变量表1号位置存储的值移动到操作数栈的栈顶。
  • 第5行的iinc有两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1是局部变量表的位置,另一个参数1的含义是在该位置存储一个1,如果这个位置存在值,那么这个值的结果是已存在值 + 参数值
  • istore_3将操作数栈中的数移动到局部变量表的3号位置。

以下是这三行代码的示意图:

9-12行的字节码的作用原理和4-8行的作用原理基本相同:

9: iinc2, 112: iload_213: istore4

istore 4的作用是将操作数栈中的值存储到局部变量表4号位置。

以下是这三行代码的示意图:

接下来15-30行是和系统输出有关的。其中第30行iload_3在局部变量表中(这个值为2)值移动到操作数栈顶供系统输出,事实上iload_3的值正好对应源代码中变量result1的值。也就是说,result1输出结果就是iload_3的数值2。

同理,iload 4就是第二个要输出的值,在局部变量表中第4个位置存储的值正好是3,而输出的变量名是result2,因此result2的输出结果是3。

三、i++++i性能分析

i++++i主要用在普通for循环上,那么我们就将二者用在for循环上,循环相同的次数,从字节码的角度进行分析。

以下是使用i++++i的两个for循环文件:

/** * i++在for循环的使用 * * @author ZhaoCong * @date 2023-10-21 16:14:33 */public class LoopTest1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100; i++) {        }    }}
/** * ++i在for循环的使用 * * @author ZhaoCong * @date 2023-10-21 16:15:17 */public class LoopTest2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100; ++i) {        }    }}

执行编译命令以后,我们来查看两个文件的字节码:

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节码文件内容,我们发现在两个文件main方法的字节码内容完全相同。由此可见,两种方式执行for循环的效率是相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