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Ns

生成对抗网络(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, GANs) 是一种用于捕获训练数据的**分布(distribution)**的神经网络。通过学习到的分布,可以创造新的数据。GAN由两个部分组成:

  • 生成器(generator):用 G ( z ) G(z) G(z)表示,输入是(一般为正态分布采样的)随机噪声 z z z,输出是和训练数据等大的“fake”数据;
  • 判别器(discriminator):用 D ( x ) D(x) D(x)表示,用来判断输入数据 x x x是否为真正的训练数据,输出是一个 [ 0 , 1 ] [0,1] [0,1]区间的标量,输出值越大表示 D D D判定 x x x更可能是真实训练数据,越小则更可能是假的数据。

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:生成器的效果越好,则判别器的正确率越低,反之亦然。在训练过程中,生成器的目的是“让判别器判断错误”,因此会生成越来越接近真实训练数据的假数据,这个过程也是学习训练数据分布的过程;判别器的目的则是“更好地区分真实数据和假数据”,因此学习过程会提高它的判别能力。

以上是一个感性的认知,在神经网络学习的框架下,需要定义一个具体的损失函数(loss),来对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参数进行梯度更新。定义损失函数:
L G A N = E x [ l o g D ( x ) ] + E z [ l o g ( 1 − D ( G ( z ) ) ) ] , L_{GAN}=\mathbb{E}_{x}{[logD(x)]}+\mathbb{E}_{z}{[log(1-D(G(z)))]}, LGAN=Ex[logD(x)]+Ez[log(1D(G(z)))],
式中的 x ∼ p d a t a ( x ) x \sim p_{data}(x) xpdata(x)取自训练数据, z ∼ p n o i s e ( z ) z\sim p_{noise}(z) zpnoise(z)为生成器 G G G的随机噪声(一般满足正态分布)输入, E \mathbb{E} E表示期望。

对于判别器 D D D,我们的目的是:真实数据 x x x D ( x ) D(x) D(x)尽量更大;假数据 G ( z ) G(z) G(z) D ( x ) D(x) D(x)尽量更小,亦即 1 − D ( x ) 1-D(x) 1D(x)尽量更大。因此判别器的训练过程的损失函数为 − L G A N -L_{GAN} LGAN

对于生成器 G G G,我们的目的是:真实数据 x x x,与 G G G无关,可以当做一个常数;假数据 G ( z ) G(z) G(z),希望判别器“认为它是真实数据”,也就是希望 1 − D ( x ) 1-D(x) 1D(x)尽量更小。因此生成器的训练过程的损失函数为 L G A N L_{GAN} LGAN

综上,GAN的训练本质上是一种极大极小博弈(minimax game):
min ⁡ G max ⁡ D L G A N \min_{G}\max_{D} L_{GAN} GminDmaxLGAN
理论上,训练最终会收敛于 p n o i s e = p d a t a p_{noise}=p_{data} pnoise=pdata,也就是生成器学习的概率分布与训练数据的一致,而判别器的输出等价于随机判定真假。但实际上GAN的训练过程很不稳定。

一个例子

使用CelebA人脸数据集训练一个DCGAN。所谓DCGAN,就是生成器和判别器都是卷积神经网络的GAN。训练后的生成器可以用随机噪声生成和训练集相似的人脸图像。

训练使用二进制交叉熵损失函数(BCELoss):
B C E L o s s ( x , y ) = − 1 n ∑ i [ y i l o g x i + ( 1 − y i ) l o g ( 1 − x i ) ] , BCELoss(x,y)=-\frac{1}{n}\sum_{i}{[y_ilogx_i+(1-y_i)log(1-x_i)]}, BCELoss(x,y)=n1i[yilogxi+(1yi)log(1xi)],
这和之前讲到的 L G A N L_{GAN} LGAN非常相似,通过合理地选择标签 y y y就可以等价的表示 L G A N L_{GAN} LGAN。训练过程的一个iter的过程如下(关键步骤):

  1. 输入数据 x 1 x_1 x1从训练图像数据中得到,为真实数据,取标签 y = 1 y=1 y=1,前向传播(forward)得到 D ( x 1 ) D(x_1) D(x1),得到损失 L 1 = B C E L o s s ( D ( x 1 ) , y = 1 ) = − 1 n ∑ i l o g D i ( x 1 ) L_1=BCELoss(D(x_1),y=1)=-\frac{1}{n}\sum_ilogD_i(x_1) L1=BCELoss(D(x1),y=1)=n1ilogDi(x1)
  2. 输入数据 x 2 = G ( z 1 ) x_2=G(z_1) x2=G(z1),为假数据,取标签 y = 0 y=0 y=0,前向传播得到 D ( x 2 ) D(x_2) D(x2),得到损失 L 2 = − 1 n ∑ i l o g ( 1 − D i ( x 2 ) ) L_2=-\frac{1}{n}\sum_{i}log(1-D_i(x_2)) L2=n1ilog(1Di(x2)); (上面的 D i D_i Di为单个图像的输出, D D D为一个batch的输出。
  3. 从1和2我们得到了判别器 D D D的损失 L D = L 1 + L 2 = − L G A N L_{D}=L_1+L_2=-L_{GAN} LD=L1+L2=LGAN,对判别器进行参数更新;
  4. 更新后的判别器重新对 x 2 x_2 x2进行判定,得到输出 D ′ ( x 2 ) D'(x_2) D(x2),取标签 y = 1 y=1 y=1,得到损失 L G = − 1 n ∑ i l o g D i ′ ( x 2 ) L_G=-\frac{1}{n}\sum_ilogD_i'(x_2) LG=n1ilogDi(x2),前面我们说了生成器的目的是最小化 L G A N L_{GAN} LGAN,而 l o g D ( x ) logD(x) logD(x)这一项为常数项,因此生成器的目的等价于最小化 l o g ( 1 − D ( G ( z ) ) ) log(1-D(G(z))) log(1D(G(z))),又等价于最小化 − l o g D ( G ( z ) ) -logD(G(z)) logD(G(z)),这正好对应 L G L_G LG
  5. 从4我们得到了生成器 G G G的损失 L G L_G LG,对生成器进行参数更新。

训练后的模型的生成器的输出和原始图片数据的对比:

代码在这里。

参考资料

  1. DCGAN TUTORIAL;
  2. 网络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