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知道霜波,是我印象中是阿里职级最高的测试,双11的大队长,现在她是乌鸫科技负责人和本地生活技术中台负责人,职级P10。

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故事,很多人说测试没有前途,然而霜波就是从阿里的P6一直做到P10,有人说了这是踩了早期的红利,你说的没错,但为什么不是你呢?

霜波在阿里也不是第一位测试,为什么她能一路走到P10呢?应当多去学习前辈身上的优点,并不是把别人/自己的成功失败都归为客观因素,至少我想我的粉丝群体这样的同学应该越来越少。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都有优秀的人出现,所有的问都归为客观忽视自身的改变,你将一事无成。

下面就聊聊霜波的故事:

2008年阿里给霜波发Offer时,由于给出的薪资待遇并不高,她是拒绝的。但她的面试官振飞(刘振飞,现阿里巴巴合伙人,高德集团总裁)还是坚持打电话,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。挂完电话,霜波摸着发烫的手机,感受到了阿里的诚意与重视,便决定加入阿里,当时职级是 P6。

进入阿里后,霜波开始负责质量保障,即测试工程师。除却一丝想找 Bug 的“报复”心理,她转为测试更多也出于专业性的考虑:研究生三年,以及在美国读 PhD 的那一年,霜波的研究方向其实一直是软件测试(Software Testing)。

第一次当双 11 大队长,紧张到去算命

自 2008 年加入阿里至今,霜波可谓见证了双 11 “从 0 到 1”和“从 1 到 100”的全过程。

最早,霜波负责阿里妈妈的测试,到 2012 年服从组织调整,调去了天猫的质量团队。于是,作为质量保障以及情报中心队长的霜波,首次参与了那年的双 11。

除了测试工作,身为情报中心队长,霜波还要接收所有反馈过来的问题,而这个数量远大于她的预想:“做了这么多年质量保障,迄今为止,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系统能出这么多问题,能有这么多 Error 的页面。”

慌张是有的,难过也是有的,但深夜 emo 一会儿,睡醒了又是“铁打的”霜波:继续定位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处理善后工作……整整 7 天,所有人都在不断拉错误的数据,一起说话讨论,为双 11 奋斗到底。

可即便拼成这样,2012 年双 11 的交易下单成功率依旧不乐观,只有 50%。

这个结果令许多人都退缩了,但这些人中并不包括霜波——她坚信自己定位问题、追究问题的逻辑能力很强,坚信自己一定能想出解决的办法,坚信能把这件事做好。

于是 2013 年,全链路压测上线,双 11 的交易下单成功率超过了 90%,这也成为了霜波最有成就感的一年:“双 11 的线上全链路压测,是一个我们能做出来的非常成功的产品,在业界的影响力也非常大。”

2016 年,担任了 4 年双 11 的技术保障后,有一天霜波的主管范禹(吴泽明,现阿里巴巴集团 CTO,达摩院副院长)问她:“你能不能做今年双 11 的大队长?”听到这个问题,霜波的第一反应是紧张忐忑,为此还去算了一命。在得知当年运气还不错,不会影响到公司后,她才接下了这个任务。

虽然 21 世纪早已不信奉“科学的尽头是神学”,但第一次当双 11 技术大队长的霜波,表现得确实很好——2016 年双 11,当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稳定顺利的双 11。

事后谈及“算命”这一茬时,霜波解释道:“在很重视一件事的时候,你可能需要一点信念之声来稳住心态。不论是算命或去灵隐寺许愿,这都意味着你特别重视这件事,愿意为此全力以赴,以此来集中你的精力。”

有了 2016 年的好开头,接下来霜波负责的 2017-2020 年双 11 也基本上都扛住了:2017 年整体很成功,2018 年出了一个修改收货地址的 Bug,2019 年实现了 0 P1 故障,2020 年霜波培养出了下一任双 11 大队长。

直到 2021 年,伴随着阿里的组织架构再次调整,霜波不再负责双 11。但这两年,她依旧会在双 11 期间去“光明顶”指挥室看曲线,也仍然会为它的平稳感到安心。

被动人生,未必就不好

2021 年架构调整后,霜波从技术风险部调到了企业智能部,而目前她主要管理两个团队:乌鸫科技以及本地生活的技术中台。

对于乌鸫科技的成立,霜波形容为:“和机器运动一样,人力资源也要有运动。”乌鸫科技是阿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,现有 1100 名员工,可提供政企数字化转型的产品、解决方案和服务,会有一些专业交付团队支撑到业务线。例如,阿里在钉钉上有很多 To B 的业务,这些业务需要到现场去交付,这时乌鸫就可以分配人员,项目需要就去,项目结束就撤回来,再加入其他交付的项目,灵活性很大,调整起来也非常快。

而霜波的另一块工作重心,是本地生活的技术中心,团队人数约390,负责下单、交易、支付,以及底层的基础设施、机器运维和数据库等技术中台。

管理着两个团队的霜波,现在日常 70% 的时间都在会议上:团队内部会议、设计会议、重点项目会议、业务方的会议……另外 30% 的时间用于整体规划,包括团队建设、内部分享等。

从 2008 年到 2023 年,霜波回顾了在阿里这 15 年的经历,发现她换过的部门特别多:阿里妈妈、搜索、数据平台、天猫、技术风险、企业智能,再到现在的乌鸫科技和本地生活。15 年间,霜波共经历了 7 次调整,平均 2 年就会有一次变动,并且每次都是被动的,组织安排她去哪就去哪。

许多人说,习惯被动将无法成长,但这一点在霜波身上并没有应验。就算在阿里的每一次调整都是被动而非主动,她始终都积极应对。

接到调动通知的时候,霜波会去跟主管沟通,问清楚对方的期望是什么,希望她完成怎样的工作,由此霜波再去设计具体的实现方案。

接手新部门后,花两周时间,一对一地与团队成员沟通,包括工作上的困难,团队发展方向,以此了解当前业务的状态和成员想法。

尽管可能刚开始适应不好,霜波也一直相信:既然拿这份工资,就应该尽全力把这件事给做好。

在这些过程中,霜波补足了很多欠缺的知识。她会看很多产品相关的书籍,也会努力去深入新的业务,对业务底层逻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了解——即便刚调整时并不适应,但在这样的查漏补缺中,霜波也慢慢将其“化险为夷”。

因此,即便经历多次被动调整,在如今的霜波看来,这亦是一种宝贵的经验:“对于这种转型变化,我觉得挺好。”

故事就说到这里了。

再说说最近的一些感悟。很多人说找工作难了,确实难了,但这个是在两年前就应该感受到的,当我说就业寒冬储备技能,很多人只是觉得你在散播焦虑,一位粉丝朋友跟我说,你之前说的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。

现在就是筛选时代,每个公司都是筛子,当你没有被筛选下去,有可能确实实力够强,也有可能只是侥幸,随着时间推移,总有可能会掉下去,而掉下去的如果技能或者学历有问题,也就很难再上岸了。

可怕的不是时代变了,而是时代变了你还在用过去的要求对待自己,为什么测试要写代码,为什么测试要懂运维的知识?用得上吗” />

这些资料,对于【软件测试】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,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,希望也能帮助到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