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1. 案例1: Bean作用域的问题

2. 作用域

3. 设置 Bean 的作用域

4. Spring 的执行流程

5. Bean 的生命周期


1. 案例1: Bean作用域的问题

现在有一个公共的 Bean,通过给 A 用户 和 B 用户使用, 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 A 偷偷的修改了公共 Bean 的数据, 导致 B 在使用时发生了预期之外的逻辑错误

(1) 公共 Bean: [名称是 java]

@Componentpublic class Users {    @Bean    public User user1() {        User user = new User();        user.setId(1);        user.setName("java");        return user;    }}

(2) A 用户使用时,进行了修改操作 [名称是 悟空, 进行了修改操作]

@Controllerpublic class BeanScopesController {    @Autowired    private User user1;    public User getUser1() {        User user = user1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Bean 原 name: " + user.getName());        user.setName("悟空");        return user;    }}

(3) B 用户再去使用公共 Bean 的时候

@Controllerpublic class BeanScopesController2 {    @Autowired    private User user1;    public User getUser1() {        User user = user1;        return user;    }}

(4) 打印 A 用户和 B 用户公共 Bean 的值

public class BeanScopesTest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("spring-config.xml");        BeanScopesController beanScopesController = context.getBean(BeanScopesController.class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A 对象修改之后 Name: " + beanScopesController.getUser1().toString());        BeanScopesController2 beanScopesController2 = context.getBean(BeanScopesController2.class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B 对象读取到是 Name: " + beanScopesController2.getUser1().toString());    }}

(5) 运行程序

(6) 原因分析

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 Bean 默认情况下是 单例模式 (singleton), 也就是所有类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对象, 使用同一个对象,那就是没有过多的生命周期的创建和销毁,从而可以提高性能,所以在 Spring 中 Bean 的作用域也是 单例模式的


2. 作用域

限定程序中变量的可用范围叫做作用域.

Bean的作用域是指, Bean 在 Spring 整个框架中的某种行为,比如 单例模式的作用域, 意思就是 Bean 在整个 Spring 中只有一份, 它是全局共享的, 当有人修改了这个值后, 其他人读到的就是被修改的值

Spring 容器在初始化一个 Bean 的实例时,会同时指定该实例的作用域,Spring中有 6 种作用域

  1. singleton: 单例模式 (默认,每次请求取的是同一个对象)
  2. prototype: 原型模式 (多例模式,每次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对象)
  3. request: 请求作用域 (Spring MVC,每次请求创建一个对象)
  4. session: 会话作用域 (Spring MVC,在一个会话中共享一个对象)
  5. application: 全局作用域 (Spring MVC,所有人共用一个)
  6. websocket: HTTP WebSocket 作用域 (Spring WebSocket 项目中存在的一种)

3. 设置 Bean 的作用域

使用 @Scope 标签来声明 Bean 的作用域,

@Scope 标签既可以修饰方法,也可以修饰类, @Scope 有两种设置方式

  • 直接设置值: @Scope(“prototype”)
  • 类似于枚举的常量方式: @Scope(ConfigurableBeanFactory.SCOPE_PROTOTYPE)
@Componentpublic class Users {    @Scope(ConfigurableBeanFactory.SCOPE_PROTOTYPE)    @Bean    public User user1() {        User user = new User();        user.setId(1);        user.setName("java");        return user;    }}

还是 案例1中的代码,只不过加上 Bean的作用域 原型模式后,运行程序,可以看到A修改后,B没有受到影响


4. Spring 的执行流程

Spring 执行流程:

  1. 启动 Spring 容器
  2. 实例化 Bean (分配内存空间)
  3. 将 Bean 注册到 Spring 中 (存操作)
  4. 将 Bean 装配到需要的类中 (取操作)


5. Bean 的生命周期

Bean 的生命周期:

  1. 实例化 Bean (给 Bean 分配内存空间) 买房子
  2. 设置属性 (Bean 对象注入) 装修
  3. Bean 初始化 买家电
  • 执行各种通知 (执行各种 Aware)
  • 执行初始化的前置方法
  • 执行构造方法,两种执行方式,一种是执行 @PostConstruct,另一种是执行 init-method
  • 执行初始化的后置方法

4. 使用 Bean 入住

5. 销毁 Bean 卖房

  • @PreDestroy (销毁前方法)
  • 重写 DisposableBean 接口方法
  • destroy-method
public class BeanLifeComponent implements BeanNameAware {    @PostConstruct    public void postConstruct(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 PostConstruct()");    }    public void init(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 init-method");    }    public void use(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使用 bean");    }    @PreDestroy    public void preDestroy(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: preDestroy()");    }    public void setBeanName(String s) {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了 Aware 通知");    }}
                    
public class BeanLifeTest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("spring-config2.xml");        BeanLifeComponent lifeComponent = context.getBean(BeanLifeComponent.class);        lifeComponent.use();        //执行销毁方法        context.destroy();    }}

先设置属性再进行初始化,作用是

如果先初始化,就会出现空引用了,所以了为了防止空引用,就要先设置属性注入,然后再进行初始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