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前面讲了重构相关的知识点。用一句话总结:重构就是发现代码质量问题,并且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。

今天借助一个 ID 生成器代码,给你展示以下重构的大致过程。

背景介绍

在软件开发中,ID 常用来表示一些业务信息的唯一标识,比如订单的单号、数据库中的唯一主键。

假设你正参与一个后端业务系统的开发,为了方便在请求出错时排查问题,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在关键路径上打印日志。某个请求出错后,希望能搜索出这个请求对应的所有日志。而实际情况是,在日志文件中,不同请求的日志会交织在一起。如果没有东西来标识哪些日志属于同一个请求,我们就无法关联同一个请求的所有日志。

借助微服务调用链路追踪的实现思路,我们可以为每个请求分配一个唯一 ID,并保存在请求的上下文中(Context)。在 Java 语言中,我们可以将 ID 存储在 Servlet 线程的 ThreadLocal 中,或者利用 Sl4j 日志框架的 MDC(Mapped Diagnostic Contexts)来实现(实际上底层原理也是基于线程的 ThreadLocal)。每次打印时,我们就从请求上下文中取出请求 ID,来跟日志一起输出。这样,同一个请求的所有日志都包含同样的请求 ID 信息,我们就可以通过请求 ID 来搜索同一个请求的所有日志了。


通过一段 ID 生成器代码,学习如何发现代码质量问题

一份“能用”的代码

假设 leader 让小王负责这个 ID 生成器的开发。小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,将代码写了出来,具体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{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IdGenerator.class);public static String generate() {String id = "";try {String hostName = 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.getHostName();String[] tokens = hostName.split("\\.");if (tokens.length > 0) {hostName = tokens[tokens.length - 1];}char[] randomChars = new char[8];int count = 0;Random random = new Random();while (count < 8) {int randomAscii = random.nextInt(122);if (randomAscii >= 48 && randomAscii <= 57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0' + (randomAscii - 48));} else if (randomAscii >= 65 && randomAscii <= 90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A' + (randomAscii - 65));} else if (randomAscii >= 97 && randomAscii <= 122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a' + (randomAscii - 97));}}id = String.format("%s-%s-%s", hostName,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, new String(randomChars));} catch (UnknownHostException e) {logger.error("failed to get the host name.", e);}return id;}}

上面的代码生成的 ID 示例如下所示。ID 由三部分组成。第一部分是本机名的最后一个字段。第二部分是当前时间戳,精确到毫秒。第三部分是8位随机字符串,包含大小写字母和数字。尽管这样生成的 ID 并不是绝对唯一的,但重复的概率非常低。对于我们的日志追踪来说,极小的概率的 ID 重复完全是可以接受的。

DESKTOP-Q24SEP3-1710335599009-Ql7pNHxTDESKTOP-Q24SEP3-1710335599014-nKfgvmSPDESKTOP-Q24SEP3-1710335599015-VkaJMwW9DESKTOP-Q24SEP3-1710335599015-6YChMRB6

不过,小王的这份代码只能算上 “能用”。 这段代码只有短短不到 40 行,里面却有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。

如何发现代码质量问题?

从大处着眼,我们可以参考之前讲过的代码评判标准,看这段代码是否可读、可扩展、可维护、灵活、简洁、可复用、可测试等等。

落实到细节,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审视代码。

  • 目录设置是否合理、模块划分是否清晰、代码结构是否满足 “高内聚、松耦合”?
  • 是否遵循经典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(SOLID、DRY、KISS、YAGNI、LOD)?
  • 设计模式是否使用得当?是否有过度设计?
  • 代码是否易扩展?如果添加新功能,是否容易实现?
  • 代码是否可以复用?是否可以复用已有的项目代码或类库?是否有重复造轮子?
  • 代码是否容易测试?单元测试是否全面覆盖了各种正常和异常的情况?
  • 代码是否易读?是否符合编码规范(如命名、注释、代码风格是否一致等)?

以上是通用的关注点,可以作用常规检查项,套用在任何代码的重构上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关注代码实现是否满足业务本身特有的需求。我罗列了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,如下所示:

  • 代码是否实现了预期的业务需求?
  • 逻辑是否正确?是否处理了各种异常情况?
  • 日志打印是否得当?是否方便排查bug?
  • 接口是否易用?是否支持幂等、事务等?
  • 代码是否存在并发问题?是否线程安全?
  • 性能是否有优化空间,比如,SQL、算法是否可以优化?
  • 是否有安全漏洞?比如输入、输出校验是否全面?

现在,对照上面的检查,来看一下,小王编写的代码有哪些问题

  1. 首先,IdGenerator 代码比较简单,只有一个类,所以,不涉及目录设置、模块划分、代码结构问题,也不违反 SOLID、DRY、KISS、YAGNI、LOD 等设计原则。它没有应用设计模式,所以不存在不合理使用和过度设计问题。
  2. 其次,IdGenerator 设计成了实现类而非接口,调用者直接依赖实现而非接口,违反基于接口而非编程原则的设计思想。不过,将 IdGenerator 设计成实现类,问题也不大。如果哪天 ID 生成算法改变了,只需要直接修改实现类的代码就可以。但是,如果项目中需要同时使用存在两种 ID 生成算法(也即要同时存在两个 IdGenerator 实现类),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灵活选择生成算法,我们就需要将 IdGenerator 定义为接口,并且为不同的生产算法定义不同的实现类。
  3. IdGeneratorgenertae() 函数定义为静态函数,会影响使用该函数的代码的可测试性。同时,genertae() 函数的代码实现依赖于运行环境(本机名)、时间函数、随机函数,所以 genertae() 函数本身的可测试性也不好,需要做比较大的重构。此外,小王也没有编写单元测试代码,我们需要在重构时对其进行补充。
  4. 最后,虽然 IdGenerator 只包含一个函数,且代码行数不多,但代码的可读性并不好。特别是随机字符串生成的那部分代码,一方面代码完全没有注释,生成算法比较难懂,另一方面代码里有很多魔法数,严重影响代码的可读性。在重构的时候,我们需要重点提高这部分代码的可读性。

刚刚我们参照跟业务无关的、通用的代码质量关注点,对小王的代码进行了评价。现在,我们在对照业务本身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,重新审视下小王的代码。

前面讲过,虽然小王的代码生成 ID 并非绝对唯一,但是对于追踪打印日志来说,是可以接受小概率 ID 冲突的,满足我们预期的业务需求。不过,获取 hostName 这部分代码逻辑有点问题,并未处理 “hostName 为空” 的情况。此外,尽管代码中针对获取不到本机名的情况做了异常处理,但是小王对异常的处理是在 IdGenerator 内部将其吞掉,然后打印一条报警日志,并没有继续往上抛出。这样的处理是否得当呢?你可以先考虑下,这部分内容在下一小节讲解。

小王代码的日志打印得当,日志描述能够准确反应问题,方便 debuf,并没有过多的冗余日志。IdGenerator 只暴露一个 genertae() 接口,接口的定义简单,不存在不易用的问题。genertae() 函数代码中没有涉及共享变量,所以代码线程安全,多线程环境下调用 genertae() 函数 不存在并发问题。

性能方面,ID 的生成不依赖外部存储,在内存中生成,并且日志的打印频率也不会很高,所以代码在性能方面足以应对目前的应用场景。不过,每次生存 ID 都要获取本机名,获取主机名会比较耗时,所以,这部分可以考虑优化下。还有 randomAscii 的范围是 0~122,但可用数据仅包含三个子段(0-9,a-z,A-Z),极端情况下会随机生成很多三段区间之外的无效数字,需要循环很多次才能生成随机字符串,所以随机字符串的生成算法也可以优化一下。

有一些代码质量问题不具有共性,需要你针对具体的业务、具体的代码去具体分析。小王的代码,你还能发现哪些问题?

genertae() 函数的 while 里面,三个 if 语句内部的代码非常相似,而且实现稍微有点过于复杂看,可以将这三个 if 合并在一起。

将 ID 生成器代码进行重构,从“能用”变为“好用”

制定重构计划

为方便对比,再把小王的代码贴一下。

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{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IdGenerator.class);public static String generate() {String id = "";try {String hostName = 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.getHostName();String[] tokens = hostName.split("\\.");if (tokens.length > 0) {hostName = tokens[tokens.length - 1];}char[] randomChars = new char[8];int count = 0;Random random = new Random();while (count < 8) {int randomAscii = random.nextInt(122);if (randomAscii >= 48 && randomAscii <= 57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0' + (randomAscii - 48));} else if (randomAscii >= 65 && randomAscii <= 90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A' + (randomAscii - 65));} else if (randomAscii >= 97 && randomAscii <= 122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('a' + (randomAscii - 97));}}id = String.format("%s-%s-%s", hostName,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, new String(randomChars));} catch (UnknownHostException e) {logger.error("failed to get the host name.", e);}return id;}}

前面,我们讲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时候,我们讲到要循序渐进、小步快跑。重构代码的过程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。每次改动一点点,改好之后,再进行下一轮的优化,保证每次对代码的改动不会过大,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。所以,将上一小节发现的代码质量问题,分成四次重构来完成,具体如下。

  • 第一轮重构:提高代码的可读性。
  • 第二轮重构: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。
  • 第三轮重构:编写完善的单元测试。
  • 第四轮重构:所有重构完成之后加注释。

第一轮重构:提高代码的可读性。

解决可读性问题,具体有下面几点:

  • hostName 变量不应该被重复使用,尤其当两次使用时的含义还不同的时候。
  • 获取 hostName 的代码抽离出来,定义为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函数;
  • 删除代码中的魔法数,比如,57、90、97、122;
  • 将随机数生成的代码抽离出来,定义为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) 函数;
  • genertae() 函数中的三个 if 逻辑重复了,且实现过于复杂,要将其进行简化;
  • IdGenerator 类重命名,并且抽象出接口。

先讨论下最后一个修改。实际上,对于 ID 生成器的代码,有下面三种类的命名方式。你觉得那种合适?

接口实现类
命名方式一IdGeneratorLogTraceIdGenerator
命名方式二LogTraceIdGeneratorHostNameMillisIdGenerator
命名方式三LogTraceIdGeneratorRandomIdGenerator

第一种命名方式,将接口命名为 IdGenerator,实现类命名为 LogTraceIdGenerator,这可能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命名方式。在命名时,我们要考虑这个两个类会如何使用、如何扩展。从使用和扩展的角度来分析,这样的命名就不合理了。

  • 首先,如果我们扩展新的日志 ID 生成算法,因为原来的实现已经叫做 LogTraceIdGenerator 了,命名过于通用,那新的实现类就不好取名,无法取一个和 LogTraceIdGenerator 平行的名字了。
  • 其次,假设我们没有日志 ID 的扩展需求,但要扩展其他业务的 ID 生成算法,比如针对用户的 UserIdGenerator、订单的 OrderIdGenerator,第一种命名方式是不是就合理了呢?答案也是否定的。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,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后续灵活的替换实现类。而 LogTraceIdGeneratorUserIdGeneratorOrderIdGenerator 三个类从命名上来看,涉及的完全是不同的业务,不存在相互替换的场景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可能再日志的代码中,进行下面的替换。所以,让这三个类实现同一接口是没有意义的。
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LogTraceIdGenerator();// 替换为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UserIdGenerator();

第二种命名方式,也不合理。其中 LogTraceIdGenerator 是合理的,但是 HostNameMillisIdGenerator 暴露了太多实现细节,只要代码稍有改动,就可能需要改动命名,才能匹配实现。

第三种命名方式,是比较推荐的。在目前的 ID 生成器代码实现中,我们生成的 ID 是一个随机 ID,不是递增有序的,所以,命名成 RandomIdGenerator 是合理的,即便内部生成算法有所改动,只要生成的还是随机的 ID,就不需要改动命名。如果我们需要扩展新的 ID 生成算法,比如要实现一个递增有序的 ID 生成算法,那我们可以命名为 SequenceIdGenerator

实际上,更好的一种命名方式是,我们抽象出两个接口,一个的 IdGenerator,一个是 LogTraceIdGeneratorLogTraceIdGenerator 继承 IdGenerator。实现类实现接口 LogTraceIdGenerator,命名为 RandomIdGeneratorSequenceIdGenerator。这样,实现类可以复用到多个业务模块中,比如前面提到的用户、订单。

根据上面的优化策略,我们对代码进行第一轮的重构。

public interface IdGenerator {String generate();}public interface LogTraceIdIdGenerator extends IdGenerator {}public class RandomIdGenerator implements LogTraceIdIdGenerator {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RandomIdGenerator.class);@Overridepublic String generate() {String substrOfHostName =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;long currentTimeMillis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String randomString =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8);String id = String.format("%s-%d-%s",substrOfHostName, currentTimeMillis, randomString);return id;}private String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{String substrOfHostName = null;try {String hostName = 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.getHostName();String[] tokens = hostName.split("\\.");substrOfHostName = hostName = tokens[tokens.length - 1];} catch (UnknownHostException e) {logger.error("failed to get the host name.", e);}return substrOfHostName;}private String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int length) {char[] randomChars = new char[8];int count = 0;Random random = new Random();while (count < length) {int randomAscii = random.nextInt(122);boolean isDigit = randomAscii >= 48 && randomAscii <= 57;boolean isUpperCase = randomAscii >= 65 && randomAscii <= 90;boolean isLowerCase = randomAscii >= 97 && randomAscii <= 122;if (isDigit || isUpperCase || isLowerCase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randomAscii;}}return new String(randomChars);}}// 代码使用举例LogTraceIdIdGenerator logTraceIdIdGenerator = new RandomIdGenerator();

第二轮重构: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

关于代码的可测试性的问题,主要包含下面两个方面:

  • generate() 函数定义为静态函数,会影响使用该函数的代码的可测试性;
  • generate() 函数的代码实现依赖于本机环境、时间函数、随机函数,所以 generate() 函数本身的可测试性也不好。

对于第一点,以及在第一轮重构中解决了。调用者可以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,在外部创建好 RandomIdGenerator 对象后,注入到自己的代码中,从而解决静态函数调用影响代码可测试的问题。

对于第二点,我们需要在第一轮重构的基础上,再进行重构。重构之后的代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改动点。

  •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函数中,将逻辑比较复杂的那部分代码玻璃出来,定义为 getLastSubstrSplitByDot() 函数。因为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本身依赖主机名,所以,剥离出主要代码之后,这个函数变得非常简单,可以不用测试。我们重点测试下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
  •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)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两个函数添加 Google Guava 的 annotation @VisibleForTesting。这个 annotation 没有任何实际作用,只起到标识的作用,告诉其他人说,这两个函数本该是 private 访问权限的,之所以提升访问权限到 protected,只是为了测试,只能用于单元测试中。
public class RandomIdGenerator implements LogTraceIdIdGenerator {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RandomIdGenerator.class);@Overridepublic String generate() {String substrOfHostName =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;long currentTimeMillis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String randomString =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8);String id = String.format("%s-%d-%s",substrOfHostName, currentTimeMillis, randomString);return id;}private String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{String substrOfHostName = null;try {String hostName = 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.getHostName();substrOfHostName = getLastSubstrSplitByDot(hostName);} catch (UnknownHostException e) {logger.error("failed to get the host name.", e);}return substrOfHostName;}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tLastSubstrSplitByDot(String hostName) {String[] tokens = hostName.split("\\.");String substrOfHostName = tokens[tokens.length - 1];return substrOfHostName;}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int length) {char[] randomChars = new char[8];int count = 0;Random random = new Random();while (count < length) {int randomAscii = random.nextInt(122);boolean isDigit = randomAscii >= 48 && randomAscii <= 57;boolean isUpperCase = randomAscii >= 65 && randomAscii <= 90;boolean isLowerCase = randomAscii >= 97 && randomAscii <= 122;if (isDigit || isUpperCase || isLowerCase) {randomChars[count++] = (char) randomAscii;}}return new String(randomChars);}}

打印日志的 Logger 对象被定义为 static final 的,并在类内部创建,这是否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?是否应该将 Logger 对象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注入到类中呢?

依赖注入之所以能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,主要是因为,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轻松地用 mock 对象替代依赖的真实对象。那我们为什么要 mock 这个对象呢?这是因为,这个对象参与逻辑执行,但有不可控。对于 Logger 对象来说,我们只往里写入数据,并不读取数据,不参与业务逻辑的执行,不会影响代码逻辑的正确性,所以,我们没有必要 mcok Logger 对象。

此外,一些只是为了存储数据的对象,比如 String、Map、UserVo,我们也没必要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来创建,直接在类中通过 new 创建就可以了。

第三轮重构:编写完善的单元测试

经过上面的重构之后,代码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,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。现在为代码补全单元测试。RandomIdGenerator 类中有 4 个函数。

public String generate();private String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;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tLastSubstrSplitByDot(String hostName);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int length)

先来看后两格函数。这两个函数包含的逻辑比较复杂,是我们测试的重点。而且,在上一步重构中,为了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,我们已经将不可控的组件(本机名、随机函数、时间函数)进行了隔离。所以,只需要设计完备的单元测试用例即可。具体的代码试下如下所示(使用了 JUint 测试框架)。

public class RandomIdGeneratorTest {@Testpublic void testGetLastSubstrSplitByDot() {Random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RandomIdGenerator();String actualSubstr = idGenerator.getLastSubstrSplitByDot("field1.field2.field3");Assert.assertEquals("field3", actualSubstr);actualSubstr = idGenerator.getLastSubstrSplitByDot("field1");Assert.assertEquals("field1", actualSubstr);actualSubstr = idGenerator.getLastSubstrSplitByDot("field1#field2#field3");Assert.assertEquals("field1#field2#field3", actualSubstr);}// 此单元测试会失败,因为我们在代码中没有处理hostNam为null的或空字符的情况@Testpublic void testGetLastSubstrSplitByDot_nullOrEmpty() {Random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RandomIdGenerator();String actualSubstr = idGenerator.getLastSubstrSplitByDot(null);Assert.assertNull(actualSubstr);actualSubstr = idGenerator.getLastSubstrSplitByDot("");Assert.assertEquals("", actualSubstr);}@Testpublic void test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) {Random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RandomIdGenerator();String actualRandomString = idGenerator.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6);Assert.assertNotNull(actualRandomString);Assert.assertEquals(6, actualRandomString.length());for (char c : actualRandomString.toCharArray()) {Assert.assertTrue(('0' <= c && c <= '9') || ('a' <= c || c <= 'z') || ('A' <= c || c <= 'Z'));}}// 此单元测试会失败,因为我们在代码中没有处理length<=0的情况@Testpublic void testGenerateRandomAlphameric_lengthEqualsOrLessThenZero() {RandomIdGenerator idGenerator = new RandomIdGenerator();String actualRandomString = idGenerator.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0);Assert.assertEquals("", actualRandomString);actualRandomString = idGenerator.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-1);Assert.assertNull(actualRandomString);}}

再来看下 generate() 函数。这个函数也是我们唯一一个暴露给外部使用的 public 函数。虽然逻辑比较简单,最好还是测试一下。但是,它依赖主机名、随机数、时间函数,我们该如何测试呢?需要 mock 这些函数的实现吗?

实际上要分情况下。写单元测试的时候,测试对象是函数定义的功能,而非具体的实现逻辑,函数的实现逻辑改变了之后,单元测试仍然可以工作。那 generate() 函数实现的功能是什么呢?这完全由代码编写者自己来定义。

比如,针对同一份 generate() 函数的代码实现,可以有 3 种不同的功能定义,对应三种不同的单元测试。

  1. 如果我们把 generate() 函数的功能定义为: “生成一个随机唯一 ID”,那我们只要测试多次调用 generate() 函数生成的 ID 是否唯一即可。
  2. 如果我们把 generate() 函数的功能定义为: “生成一个只包含数字、大小写字母和中划线的唯一 ID”,那我们不仅要测试 ID 的唯一性,还要测试生成的 ID 是否包含数字、大小写字母和中划线。
  3. 如果我们把 generate() 函数的功能定义为: “生成唯一 ID,格式为 {主机名 substr}-{时间戳}-{8 位随机数}。在主机名获取失败时,返回:null-{时间戳}-{8 位随机数}”,那我们不仅要测试 ID 的唯一性,还要测试 ID 是否完全符合格式要求。

单元测试如何写,关键看你如何定义函数。针对 generate() 函数的前两种定义,我们不需要 mock 获取主机名,让其返回 null,测试代码运行是否符合预期。

最后,我们来看下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函数。实际上,这个函数不容易测试,因为它调用了一个静态函数(InetAddress.getLocalHost().getHostName()),且这个静态函数依赖运行环境。但是,这个函数的实现非常简单,肉眼基本上可以排除明显的 bug,所以我们可以不为其编写单元测试代码。毕竟,我们写单元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代码bug,而不是为了写单元测试而写单元测试。

如果你真的要对它测试,也有办法。

  • 一种办法是使用更加高级的测试框架。比如 Power Mock,它可以 mock 静态函数。
  • 另一种方式是将获取本机名的逻辑再封装为一个新的函数。

不过后遗症办法会造成代码过度零碎,也会稍微影响代码的可读性,这个需要你自己去权衡利弊来做选择。

第四轮重构:所有重构完成之后加注释

前面讲过,注释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少,主要添加在类和函数上。对于变量,好的命名可以替代注释,能清晰的表达函数。但对于类和函数来说,它们包含的逻辑往往比较复杂,单纯靠命名很难清晰地表明实现了什么功能,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注释来补充。

如何写注释,你可以参考《规范与重构 – 6.快速改善代码质量的20条编程规范》中注释的讲解。回顾下,注释主要是写清:做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做,怎么用,对一些边界条件、特殊情况进行说明,以及对输入、输出、异常进行说明。

/** * Id Generator that is used to generate random IDs. * * 

* The IDs generated by this class are not absolutely unique, * but the probability of duplication is very low. */public class RandomIdGenerator implements LogTraceIdIdGenerator {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RandomIdGenerator.class);/** * Generate the random ID. The ID maybe duplicated only in extreme situation. * * @return a random ID */@Overridepublic String generate() {// ...}/** * Get the local hostname and * extract the last field of the name string splitted by delimiter '.'. * * @return the last field of hostname. Return null if hostname is not obtained. */private String getLastFieldOfHostName() {// ...}/** * Get the last field of {@hostName}splitted by delimiter '.' * * @param hostName should not be null * @return the last field of {@hostName}. Return empty string if {@hostName} is empty string. */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tLastSubstrSplitByDot(String hostName) {// ...}/** * Get random string which only contains digits, uppercase letters and lowercase letters. * * @param length should not be less then 0 * @return the random string. Returns empty string if {@length} is 0 */@VisibleForTestingprotected String generateRandomAlphameric(int length) {// ...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