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
  • 1. HTTP概念
  • 2. HTTP 特点
  • 3. HTTP 协议的工作过程
  • 4. 认识URL
  • 5. HTTP 请求数据格式
  • 6. HTTP 响应数据格式
  • 7. 总结
  • 橙子精品文章学习推荐

1. HTTP概念

HTTP: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,超文本传输协议。HTTP 协议规定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规则。为了使得数据从源头到达目的地,网络通信的参与方必须遵循相同的规则,这个规则称为协议,协议保证了双方能够读懂对方发送的数据。

此时,浏览器和服务器有什么关系呢?要明白这个问题,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 B/S 架构。

B/S 架构,即浏览器 / 服务器架构模式,其特点是,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,应用程序的逻辑和数据存储都在服务器端。使用时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并获取资源,服务器把资源发送到浏览器。

资源数据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递需要遵循一个规则,这个规则就是 HTTP 协议。浏览器按照 HTTP 协议发送请求和数据,Web 服务器端根据 HTTP 协议解析请求和数据,然后将处理结果按照 HTTP 协议发送给浏览器。

现在大多数网页都是通过 HTTPS 来通信,HTTPS 在 HTTP 基础上做了加密工作。学习 HTTP 协议主要学习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的格式。

2. HTTP 特点

HTTP 协议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:

  • 基于 TCP 协议
  • 基于请求响应模型:一次请求一次响应
  •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: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

说明

TCP 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,可靠的,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,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加的安全。

HTTP 协议每次请求和响应都是独立的,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到服务器端后,服务器端根据请求响应数据,响应完成后不会记录任何信息,这样的方式具有速度快的优点,但是其导致的问题就是多次请求之间不能共享数据,而 Java 使用会话技术解决这个问题,后续都会讲解到。

3. HTTP 协议的工作过程

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后,浏览器就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HTTP 请求,对应的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以后,经过解析处理,就会返回一个 HTTP 响应。我们在访问一个网站时,可能会涉及多次的 HTTP 请求和响应的交互过程。

其中有几个以后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需要了解:

  • 客户端:发起网络请求的一端
  • 服务器:接收网络请求的一端
  • 请求: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数据
  • 响应:服务器给客户端发送的数据

当我们访问一个网站时,可能有不止一次的 HTTP 请求和响应的交互,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访问网站时的浏览器和服务器的交互情况,我们可以使用开发者工具来查看。

通过 [Fn] f12 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,点击 Network 标签页,然后刷新即可看到其请求和响应的数据,这里显示的每一条数据都是一次 HTTP请求响应的交互,如下图:

4. 认识URL

其实,在平时我们说的网址就是一个 URL,URL 又叫统一资源定位符,互联网上每一个文件都有唯一的 URL,它包含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浏览器该如何处理它。

URL有其标准的格式,如下:

协议类型:[//服务器地址[:端口号][/资源层级 UNIX 文件路径]文件名[" />

5. HTTP 请求数据格式

HTTP 请求数据总共分为 3 个部分,分别是:

  • 请求行
  • 请求头
  • 请求体


请求行:HTTP 请求中的第一行数据,请求行包含了 3 部分内容,分别是请求方式 / 请求的URL路径 / HTTP协议及版本。

请求方式一共有 7 种,其中最主要的是 GET 和 POST,另外还包括了:GET,POST,PUT,HEAD,DELETE 等。

请求头:从 HTTP 请求的第二行开始是请求头,其为 key:value 的格式。

请求头中包含了很多的属性,例如:

请求头属性作用
Host请求的主机名
User-Agent浏览器的版本
Accept浏览器能接受的资源类型,例如:text/*
Accept-Language浏览器偏好的语言,服务器根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
Accept-Encoding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,例如:gzip

如图:

服务器根据请求头中的内容获取客户端的相关信息,有了这些信息服务端就可以处理不同的业务需求。

例如,服务器根据客户端请求头中的数据获取客户端的浏览器类型,根据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代码用来达到相同的效果。这样就解决了相同的 HTML,CSS 文件可能由于浏览器兼容性的问题导致其显示的效果不同的问题。

请求体:POST 请求的最后一部分,存放请求参数。

请求头和请求体之间使用一个空行隔开,主要用于 POST 请求,而对于常用的 GET 请求是没有请求体的,其请求参数放在请求行中。GET 请求的参数大小是有限制的,而 POST 请求没有。

6. HTTP 响应数据格式

响应数据也是分为 3 部分,分别是:

  • 响应行
  • 响应头
  • 响应体

响应行:响应数据的第一行,这里也有 3 块内容,分别是 HTTP 协议及版本,响应状态码,状态码描述。

响应状态码由服务端返回给客户端,表示其响应数据的状态,例如:

  • 200 :表示客户端请求成功
  • 404 :请求资源不存在,一般是浏览器中输入的URL的问题
  • 500 :服务端发生错误,一般是Java代码的问题

响应状态码从 1xx5xx,每个状态码对应了一个状态码描述,状态码由服务器端返回给客户端,用户根据服务端返回给浏览器的状态码做出相关的反应。

响应头:响应数据的第二行开始为响应头。响应头的数据格式和请求头中数据格式相同,为 key:value 。

同样地,响应头中也包含了若干属性,例如:

响应行属性作用
Content-Type表示响应内容的类型,例如:text/html
Content_Length表示响应内容的长度(字节数)
Content-Encoding表示响应压缩算法,例如:gzip
Cache-Control表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,例如:max-age最多可以缓存300秒

如图:

响应体:HTTP 响应的最后一部分,存放响应数据。

响应头和响应体之间使用空行隔开。

7. 总结

本节对我们在上网时经常接触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做了详细的描述,是学习JavaWeb课程的基础类容。

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,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。在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,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。HTTP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,不仅可用于Web访问,也可以用于其他因特网/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,从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。

橙子精品文章学习推荐

❓很多朋友问我:怎样系统的学习一门编程语言?怎样学好 Java?强烈推荐大家学习:

Java编程基础教程系列 快速订阅